一場新冠肺炎,重塑了全球貿易。許多關鍵產業鏈轉移回母國,或分散至其他地區,加速區域性供應鏈的發展,台灣金融業應趁此機會順勢落實雙語國家政策,挖掘發展的潛在機會,開拓國際化大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不只衝擊各國經濟、就業、就學、旅遊生活等,更讓許多國家深刻體會到因為生產過度集中、依賴單一市場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未來各國在供應鏈調整上,不再只是追逐可以製造出更低成本的產品,轉而注重且更強調風險的分散,尤其是關鍵產業鏈,各國更積極引導產業移回母國,顯而易見,「出中國記」的潮流勢不可擋,且各國政府正在有計畫地進行中。區域
為落實真正國際化,台灣期盼在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之前推出外國人就業金卡延攬人才,疫後更吸引大量外籍專業人士湧入。要讓人才對工作以外的領域產生影響,就必須有強健而國際化的制度搭配。在非洲旅行的人應該很容易注意到國界,尤其是在跨越不同殖民歷史的國家時。國界兩邊的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可能差異不大,卻因為過去的殖民而硬生生切成兩個國家。即使殖民主如今已經不再直接統治,制度遺緒在幾十年後依然繼續留存,其中之一就是語言。過去的殖民不僅讓許多派系鬥爭一直延續至今,殖民產生的「路徑依賴」最近也讓一些國家發現自己因為沒有被殖民
《台灣銀行家》最近訪問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Leo Seewald),共同討論台灣的雙語國家政策,以及試圖讓金融業走向全球的方針。此外,李豪也提到台灣該怎麼用金融科技幫助年輕人理財。李豪在擔任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之前,是貝萊德(BlackRock)台灣分公司的負責人,在那之前則擔任過宏利資產管理(Manulife)台灣分公司負責人,以及該分公司的人壽保險部副總經理。《台灣銀行家》Q1:台灣決定要在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您對這項政策有何看法?李豪Ans:這項政策很好,可以大幅提高台灣的競爭力;但是它相當的困難,而且
在開放及國際化的金融業趨勢下,台灣各銀行的網站英文在外籍人士看來,資訊還是不夠完備,如開戶需要哪些文件等,甚至因為國籍關係,必須親自到實體分行辦理,遇到問題時也找不到全英文客服,凸顯台灣金融服務友善化有待改進。長期以來,金融服務國際化均是台灣金融業努力的目標,然而受限於市場需求,國際化程度一直無法大幅突破,金融服務常僅是將中文翻譯成英文,而無法依不同的身分、制度裁量,將真正的服務轉化傳遞給國際人才。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金管會積極督促銀行提供雙語服務,期盼於10年內建構完備且友善的雙語金融環境。在新
配合落實雙語國家政策,金管會鼓勵金融機構提升從業人員英語力,以營造友善雙語金融服務環境為重點目標,貼近外國人需求,並肯定銀行為了解外籍客戶金融服務體驗,致力發掘尚未被滿足的需求點。面對全球化與國際化浪潮,提升國民英語力以增加國際競爭力,成為首重目標。金管會響應國發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鼓勵金融機構提升員工英語力以及營造友善雙語金融服務環境,藉由執行雙語化,逐步推動金融機構接軌國際。據金管會2月發布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底,已有18家本國銀行配合雙語政策,共設置有172家雙語示範分行。相較於2020年
為迎接台灣金融國際化之黃金年代,台灣金融研訓院積極協助台灣金融業國際化版圖發展,從過去引入國際講座與培訓資源之功能,轉而逐步建立台灣金融品牌與協助扎根國際化的軟實力,攜手世界共創新未來。突如其來的全球大疫情造成的斷鏈與斷聯衝擊,為國際地緣政治、經貿關係與商務模式帶來結構性轉變,除驅動產業鏈重新布局,朝向多元、韌性、永續與可信賴之新供應鏈已是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也加速組織數位轉型與各式零距離之商模服務發展。而台灣此次優異防疫成果及關鍵產業優勢支應全球供應鏈之貢獻與價值,也讓台灣於國際社會能見度大幅提升,成為新亮點。此
全球肺炎疫情尚未止息,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及產業環境面臨了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嚴重的衝擊,銀行業面對政府進行紓困所形成的低利環境,後續營運亦受考驗,但危機所帶來的轉機,如數位支付、高資產客戶的回流等,銀行業應好好利用優勢,提升服務效率,尋找新商機。 2019年對台灣銀行業而言,可謂是豐收的一年,不僅獲利創下新高,且隨著3張純網銀執照的核發,及「開放API平台」的上線,啟動國內開放銀行第一階段的運行,數位金融的發展也準備邁入新的里程。然而,今年第1季開始大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卻嚴重衝擊國內外的經濟成長,也令產業環境
海外資金匯回一直是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金管會推出「財富管理2.0計畫」,透過OBU掌握資金,為國內財富管理商機帶來新活水,更進行法規鬆綁與開放,推出新商品,令台灣財管市場更具加分成效。在4年前,兆豐銀紐約分行因洗錢防制疏失而遭鉅額罰款風暴之後,國銀的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曾經一度陷入「急凍」狀態,不僅業務量少了一大半,甚至因為KYC(Know Your Customer)從嚴,使得客戶數驟減或是跳槽轉檯的所在多有,但如今在台商資金回流的效應帶動下,國銀的OBU業務重現復甦的新契機,尤其是在產業面的實質
超低利時代來襲,市場對如何能讓資產增加收益的渴望程度更加劇,而高資產客戶更是關注如何讓資產保值,還能安全傳承給下一代,金融業者勢必也得抓緊此趨勢,滿足高資產客群的多面向需求。全球央行聯手救市,美國聯準會透過不斷降息,挹注市場流動性,美國的基準利率水準幾乎在趨近於零的水位,市場預期這樣的低利率水位將延至2022年,其他主要國家央行同樣也跟進降息。超低利時代來襲,市場對如何讓資產增加收益的渴望程度加劇,而高資產客戶更是關注如何讓資產保值,還能安全傳承給下一代,金融業者勢必也得抓緊此趨勢。賺利差不易銀行尋求高附加價值新服
香港歷經反送中運動、港版《國安法》紛擾,原本扮演亞洲金融中心角色受到嚴重衝擊。我國金管會持續鬆綁法規,開放更多元的金融商品與服務,促使資產逾億元客戶新財管方案第4季上路,以盼建構台灣成為「區域財富管理中心」。全球金融市場因地緣政治衝突、QE寬鬆貨幣大印鈔票而動盪不已,但危機就是轉機,讓台灣遇到了全新的挑戰與機會。為吸引台商資金回台、落實台灣人的錢自己管,達成總統蔡英文希望將台灣打造為「亞洲資金調度、高階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在2019年底發布媲美星港的財富管理新方案,又稱「資產逾億元客戶新財管方案」。「反送中」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