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強調反對任何企圖以武力改變東海或南海現狀的意圖,並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在美中新冷...
美中各自抱團叫陣意味濃厚,台灣若能在外交、軍事、情報交流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就能成為國際社會可靠夥伴。現階段應積極找尋機會,加入以日本為主導的CPTPP,或者加...
美中兩強爭戰未見緩和,從《外國公司問責法》開始,到新疆人權議題,衝突從貿易戰延伸到金融戰,現在升高到價值觀之爭。信任是金融的基礎,這些外資金融機構被擺了一道...
為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日本與美國擬推出民主版「一帶一路」計畫,支持印太及其他地區在高品質基礎建設上的發展。台灣應積極參與,這將是台灣下一波成長的契機。過...
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日益升高,全球產銷供應版圖正在重塑。面對這種數十年難得一見的新秩序重塑變局,建議台灣金融業內外兼修,就機構或從業人員立場,皆應提升戰略視角...
除去了以往的政策模糊,美日聯合聲明中明文表態,一旦發生台海武裝衝突,交駁的火力將可能有多國的身影。至此,兩岸的下階段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課題。換言之,台灣與中國能否和平的解決彼此歧見,創造共榮的東亞未來,將不再只是雙方彼此的「內部」問題,而是國際共同關切的事項。這樣的發展,已經動搖了中國一向宣稱的主張,更將台灣在國際中的角色,由邊陲推至大國博弈的焦點。對台灣整體利益而言,恍若荊棘路上危機四伏,但發展態勢中,卻又可見處處機會,令人期待。回顧美中兩國自3年前貿易戰開始,本來只是單純的金錢問題而已,川普政府想用關稅
蔡總統在日前「2020台灣資本市場論壇」中致詞指出,政府將打造台灣成為「亞洲企業資金調度中心」及「亞洲高階資產管理中心」,以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資金來台,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這次的政策宣示,對30年來台灣多次對於亞太金融中心的政見追求,是不是有了更得以落實的契機?當國際金融情勢在疫情衝擊與產業鏈去中國化的發展趨勢中,我們又該如何形塑出更好的金融產業環境,迎接期待許久的發展可能?由美中經貿衝突所引起的國際生產鏈重組趨勢,再加上香港變局加劇,使過去廣大台商停泊於香港與其他避稅天堂的資金快速回流。此外,防疫的成功以及半導
自前年美中貿易爭端開始後,不論是肺炎疫情的爆發,或北京提出港版《國安法》等,都讓金融戰接續著貿易戰,硝煙瀰漫。面對如此詭譎多端又瞬息萬變的市場局勢,身處戰場前沿的台灣,如何妥善因應變局,除了依賴政府財經部會的政策擘劃與金融產業的專業能力外,更考驗著全民金融國力。期望台灣能夠保盈避損,也希望在戰火歇息,承平再起時,得以搶占新機,開創全新未來。金融國力的強弱,其具體呈現,就是由「金融資本」與「互信機制」所建構出來的國家整體金融韌性。擁有如此的金融韌性,才能讓國家得以在面對金融衝擊時,承受壓力,並在衝擊後開展快速的動員復